白衣天使溫暖人間 會屬醫療及安養機構 99位優良護理人員獲表揚
欣逢五月十二日國際護師節,輔導會所屬醫療及安養機構共選出九十九位優良護理人員,由各榮院、榮分院、榮家分別辦理表揚大會。主任委員馮世寬特別向廣大第一線抗疫護理人員敬祝護師節快樂,並問候:「您們辛苦了!」
這些優良的護理人員視病如親,無私奉獻,減緩醫病緊張關係,他們的辛勞及善行義舉,值得歌頌。以下是幾位得獎者令人感動的服務事蹟:
新的傷口照護技術 治癒長期皮膚潰瘍
新竹榮家養護區主責護理師林秋惠,從事護理工作廿六年,且具有醫學中心急診工作經驗十三年,對於照護工作的實踐具有平實而不凡的路徑。她說,伯伯常有慢性病與合併症,經常出現不同類型傷口,早期居家護理並不支援機構住民的傷口照護,長輩若有傷口,為避免感染,往往前往醫院換藥清創,甚至住院進行處置,長輩每一次住院,都可能帶來不同的風險,並且需要再次適應。
有鑑於此,林秋惠主動向長官推薦導入新的傷口照護技術,例如入住榮家已卅七年的姜保林伯伯,因早年戰役,左下肢受傷,多次植皮,左足已變形,後來罹患糖尿病,更易使患部感染蜂窩性組織炎,而反覆住院。隨著年事漸高、他認知開始出現障礙,每次住院都讓姜伯伯體況再下滑一些,退化速度驚人,令人不捨。
於是在接受傷口照護訓練後,林秋惠帶領照服員、護理同儕,以身作則,親自為姜伯伯從每日泡腳、洗腳的足部護理做起,使用新的傷口照護觀念及新的敷料,從一○七年三月起,每天不間斷的執行,至一○八年十月,傷口終於癒合。現在經常可見到姜伯伯輕鬆地坐在輪椅上、翹著二郎腿、搖頭晃腦哼著小曲的悠閒身影。
助養護堂長輩 找到心靈出路
臺北榮家護理師兼堂長吳佩宜,民國九十二年到任臺北榮家後,十八年來克盡職守,在專業上積極努力,改善榮民照顧服務流程,並指導後進,共同為榮民長輩的晚年努力。
她說,照護團隊的座右銘是「長者的笑容來自您我用心呵護」,並帶領團隊秉持著愛心、耐心及同理心來照護長者,例如一○七年十一月,九十一歲、中校退役的劉伯伯,因失能無法居住養生村,曾於家中請外傭照護,但他與外傭及家屬互動有狀況,後申請入住臺北榮家。
劉伯伯因身體失能,對新環境適應差,防衛心重,疑似因失智合併妄想症,讓工作團隊的照護陷入考驗。
照護團隊用極大的愛心、耐心與劉伯伯建立信任關係,進而瞭解他的生命故事,強化他擅長之處,讓他有發揮的空間,於是引領他往繪畫方面發展,於一○八年十月卅一日,幫他舉辦圓夢畫展,他也將畫作四十七幅捐贈榮家本堂展示,營造溫馨、藝術氣息的環境。儀式中並邀請視障長者吹口琴,激勵長者即使失能,也不需放棄自我存在的意義及價值。家屬對團隊的用心照顧表達感謝,稱讚該團隊提供七星級的環境及服務。
助癌末病患和家屬 尋得臨終安寧之路
北榮玉里分院護理師陳儀倩,在花東就醫不便且醫療資源缺乏的環境之下,推動安寧居家照護,並連結花東醫療及社福單位,讓花蓮南區的癌末病人能安心返鄉在宅照護、在宅善終。
例如一對結髮六十三年的老夫妻,太太是肺癌末期病人,臥床已無法言語,每當老奶奶皺著眉頭,老爺爺總是滿臉憂愁地牽著老奶奶的手,反覆問著:「是不是心臟不舒服?」陳儀倩問老爺爺:「有聽過阿嬤的心跳聲嗎?」爺爺激動地問:「可以聽得到嗎?」當爺爺小心翼翼地將聽診器放在老奶奶的心臟處,忍不住落淚說:「結婚這麼多年,我第一次聽到妳的心跳聲,我很愛妳,謝謝妳,讓我們一起有個家。」
又有一天,一位中年男子焦慮地打電話說:「護理師,我很無助,媽媽想回到玉里老家往生,我不知道該怎麼辦?」陳儀倩了解家屬的照護需求後,協助聯繫為對方治療的醫院,啟動醫療照護連結,最後協助病人返家善終,事後他們來函感謝:「當護理師對病人及家屬的態度,是以對待家人般的關心時,我們家屬的心,大大的得到安慰與平安。」
幫失智病人緩解不適 同理家屬擔心與害怕
桃園榮家護理師兼堂長王蕙鉁,從事護理工作卅年,深深覺得安寧照護理念必須極力推廣。榮家一位伯伯疑似失智末期,平日主要由女兒照護,她和父親感情很好,對於父親的病情有很多的期待與不捨。在會談中,王蕙鉁同理家屬的擔心與害怕,肯定這位女兒對父親的付出,並告知堂隊在醫療方面可以提供的協助,讓伯伯能夠被好好照護。而家屬給她的回饋是:「真的很感謝妳,讓我感受到妳的真誠和用心,讓我知道還能為父親做些什麼,我也很放心把爸爸交給你們照顧。」王蕙鉁說:「能夠協助病人緩解身體不適,讓家屬安心,是我從事護理工作最大的成就。」
(點閱次數:770)